推广 热搜: 食品  快递      www  民事主体  网络营销  代理  东莞市  橡塑 
点击 291回答 1 2022-04-09 20:29

阅读八年级课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两个教学环节,回答第16小题。案例:一、深入研读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历史来源、传统内涵等)“格物致知”出自《大学》,含义是“从探察

已解决 悬赏分:30 - 解决时间 2022-04-10 21:28
[简答]

阅读八年级课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两个教学环节,回答第16小题。

案例:

一、深入研读

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历史来源、传统内涵等)

“格物致知”出自《大学》,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但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这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2.为什么应该具有“格物致知精神”?

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第二,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第三,这是应对今天的世界环境所必不可少的。

3.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精神的关键是什么?

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的精神,关键看他对事物是否有客观的,有想象力、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探索,也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努力探索”的精神、“勇于实践”的精神、“大胆创新”的精神。不具备这些就不具备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二、板书设计



问题:
(1)评析“深入研读”内容安排的作用。(10分)
(2)评析《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板书设计。(10分)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最佳答案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 2022-04-09 20:44
[简答]


阅...
网站首页  |  营业执照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