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 0
反对 0
举报
2022-03-16 21:48
我一般是这么做的:
一,你的互联网的竞争对手与线下的竞争对手是不同的。线下比是实力,口碑,是真实的客户的感受,互联网竞争对手有时与线下规模无关,只与网络上的装修以及推广有关。 二,首先了解线下竞争对手,了解真正有实力的线下竞争对手真正吸引住客户的东西,相比较以下线下自身与竞争对手之间的不同,主要了解相互之间的差别。 三,分析下线上目前在做付费方式的这些竞争对手,看下他们的网站,查下他们的seo情况。如果有在使用竞价分析软件的话,那会比较好追踪,就可以直接看到对手在投放的关键词以及展示类广告信息,就可以直接抓取到他们的消息。 四,我们要基于最根本东西---盈利情况 来考虑,每个在互联网进行推广的,除了一些兴趣爱好的,很多做网络营销都是为了赚钱的,那么,这些人通过什么方式来赚钱,在什么样的渠道中才能不亏本,哪种方式转化最高?这是最值得考虑的。 在一般情况下,以教育行业为例子,这些推广渠道:搜索引擎的付费推广,这个不用说,主要是搜索推广与联盟了,百度旗下的产品全面推广,很多人在做。 然后,教育都是为了招生,除了提高覆盖率,提高搜索展现量之外,还有很多渠道可以招生,比如:edm,招生代理,个人代理,机构合作等,这些在网上都可以实现。 在前期所有的能推广的都会去做,互联网兴起了一些新的角落,都会去关注到,这些互联网衍生的产品他们自己就会去推广到我们跟前,不用我们去找,然后可以尝试着做下,你的竞争对手其实也是这么做的。 都是经过一段时间尝试,然后通过转化成本与转化效果分析,最后决定具体选择哪些渠道来做。对于一些转化成本过高的,就直接放弃了。 感觉挺乱的,大家将就看吧。 总之一句话,用传统的营销眼光来看待网络的,其实是一样的。互联网其实也是一样照搬传统模式,只是展现形式不同罢了。 |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
2022-03-16 22:20
主要凭借对产品的熟稔。
我唯一的竞品跟踪是几十次面试 seo 失败间隙,紧盯一本普通的微信开发书籍。 网上卖实体书要分成 2 种指标考量,1 是流量,2 是销量。 流量流量的竞争对手有卓业亚马逊、京东、当当、孔夫子旧书网、china-pub网上书店、豆瓣、51CTO、IT168、CSDN、华章图书、方倍工作室 、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百度文库等。结果流量超过了预期,这本书给许多非竞争对手的网站带来大量流量,甚至出现在了其他同类微信营销书籍结果首页里。 ![]() 精心去掉水印的试读版 PDF 给百度网盘带来上万的 PV,远超过我开发的百度参数工具的下载次数。 ![]() 钞的书中一个章节给 A5 论坛带来 5000 多的 PV。 ![]() 更是给我个人网站带来 30000 PV,20000 UV。 这 3 个能公开统计到 PV 的网站加起来就有 50000 PV。这是什么概念呢,可以与由竞争对手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华章图书添加的百度百科和其他百度搜索产品比较下。 ![]() 同名的百度百科只有3000多PV,百度知道是 1585 PV,百度文库是 253 PV。5000 vs 50000,百度百科、知道、文库的影响力相对我个人网站、微不足道。 事后总结,应是发了几年苦逼外链的丰富经验,造成了抢流量上没有竞争对手的局面,知道在什么时间在哪些网站上发布和什么样的标题内容能够得到各大搜索引擎的青睐。 选择项目 必须是自己最熟悉的产品,深知一本新书带来的价值远超过经典热门书。 而技术类书籍又比小说书更适合互联网。 微信这种增长潜力巨大的关键词比起 seo 能带来更多流量。 这些判断结束后才开始挑书。 时间 2013年9月在这本书还没正式发售前就已开始关注,这点很重要,因为留出了做网站的时间。而大部分竞争对手除了出版社在起跑线就输了一截,纵使竞争对手抓取网页技术再怎么牛,知名度如何如何高,没准备总是吃亏的。 时刻关注各大搜索引擎、社交网络关键词结果 这种习惯使得我对任何已知或未知的竞争对手的一举一动了若指掌。 ![]() 以至于过了大半年还能在不相关的狼夜网络的百度搜索右侧栏里出现这本书。 遇到的第一个能威胁到个人网站的竞争对手是 51CTO,他们似乎得到了出版社的试读版 PDF,谷歌最先将其放到关键词的首页上。于是我花了半个月时间把 51CTO 编辑的文章全部钞到了个人网站上,并且在同样内容的基础上按照微数据重新制作网页,为了去掉 51CTO 的水印,在本地电脑上安装了书中提到的所有软件,并一点点截图,用 PS 修改,jpegtran 无损压缩。无论 PC 亦或手机,阅读体验上完胜 51CTO 的编辑。两个试读版章节内容为个人网站带来累计 30000 PV 打下了根基。 第 2 个出现竞争对手是京东网,他们的书评很厉害,一度排到第 1 位,但是我从头翻到尾发现了问题。 ![]() 上面大部分书评都是机器刷出来的,和这本微信开发书籍毛关系都没有。下面讲销量会提到,600 条评论至少 500 条是假的。但是因为更新频率高,加上权重,就被百度放到了很好的位置。这种大量刷出来的评论对读者一点帮助都没有,却让我辛辛苦苦做用户体验失去了意义。所以我现在买书宁可上没人评论的卓业亚马逊,也不上京东,虽然两者卖的书差不多。 败给了京东刷评论的方式后,也不指望个人网站能占据书名的位置,只好到权重高的网站发外链,增加长尾词的流量以及提供用户真实有效的和书相关内容。依据是书名的长尾词是什么,就把外链的标题改为长尾词。这样四处开花为百度网盘、A5论坛、百度贴吧造就了很好的排名,慢慢地把京东网赶下来,一度前 4 名都是我发的内容。 到了10月份,出现了第 3 个竞争对手,豆瓣读书,于是把豆瓣读书详情页上有而我没有的内容全部加进个人网站里。然后用结构化数据组合在一起,代码的 seo 上便超越了豆瓣读书。萧秋水的书评钞过来后觉得豆瓣读书已经衰落了,UGC 和2009年前不是一个水平上了。可惜面试的时候我说做的网页比豆瓣更好,人家也不信。只有在搜索引擎上看着豆瓣读书被长期压制在靠后位置找到些慰籍。 2013年11月底因为找到了发外链的工作,不得不减少花在个人网站上的精力。 12月机械工业出版社下的华章图书后知后觉,建了个同名百度百科。但前3个月的先发优势和与 51CTO、京东、豆瓣等的竞争中,已经使得搜索引擎上的用户更相信我发布的内容,而不是出版社。 到了14年1月后,很少再更新了。 销量接下来看下一本书在网络上的销售情况,竞争对手有淘宝、天猫、卓业亚马逊、京东、当当、孔夫子旧书网、china-pub网上书店、华章图书、百度微购等。因为百度泡久了,一直不清楚淘宝的规模。但在统计书籍销售情况的时候,惊异于淘宝天猫的销量之大。双十一华章图书在天猫的官方网店的几十本销量是整个互联网上最多的。可见操控了搜索引擎与其他网站的流量,仍然无法匹敌淘宝的销量。结论是买书上淘宝、看书上百度。 在我个人网站上看这本书试读版内容的有 20000 UV,但只卖掉了 7 本实体书。领悟到低至极致的转化率也是有好处的,这种高流量低转化的商品导致所有淘宝以外的电商网站都愿意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反正光是流量带来的广告效应就足以弥补卖不掉几本带来的损失。 以后肯定要调整策略,网上卖书只是吸引流量的方式之一,而不能作为主业。 最后根据这本书在淘宝天猫的销量,电商网站的分类排名,在新浪微博上看作者已经要出第 2 版和阮一峰的《谈谈书价》等信息估计了下,pr0, br0 的个人网站销量大约占这本书在整个互联网销量的 左右,也就是网上一共卖了 1400-3000 本之间,借着微信在2013年的东风算是业绩平平的一本书,但是比起卢松松博客读书栏目和搜外曾搞过的商城,说明个人网站和推广方式总体还可以。 7 年前 赞同 1 评论 1 收藏 举报 ![]() @夫唯 感觉老师的邀请,对于这个我觉得还是应该产品原点开始着重,然后找出和对手差异化的地方,然后有的放矢的去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