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食品  快递      www  民事主体  网络营销  代理  东莞市  橡塑 
点击 225回答 5 2022-03-16 07:46

百度推出的“百度网民权益保障计划”,大家怎么看?

已解决 悬赏分:20 - 解决时间 2022-03-17 03:09
背景:站长之家(Chinaz.com)5月8日报道:百度近日联合中国消费者协会共同发起了国内首个搜索引擎网民权益保障体系,即当百度登录用户在百度点击“推广链接”,遭遇假冒网站、钓鱼欺诈并造成实际损失时,经核实后可获得一定额度的保障金。百度推网民权益保障计划百度网民权益保障计划是指,百度注册用户在登录百度账户状态下点击百度推广链接,因推广商家采取假冒官网或资质、实施钓鱼等欺诈行为与用户发生交易导致用户受到实际经济损失的,用户可按保障计划的有关规则向百度申请一定额度的保障金,并得到百度在消费维权方面的相关支持。目前百度网民权益保障计划提供了最高上限分别为2000元和5000元的赔偿额度。一般情况下,用户单笔经济损失的赔付最高上限额度为2000元,对于百度推广链接存在假冒医疗医药资质造成损失的,最高赔付不超过5000元。百度网民权益保障计划赔付流程根据百度官方“定义”,网民获得百度权益保障服务至少需要两个条件,即:点击百度推广链接前已登录百度账户,并在与推广链接网站的实质交易中遭受损失。此外百度还规范了用户索赔体系,当用户在遭到欺诈,向百度投诉时,除了需要提供个人资料及身份证明外,还需提交“被投诉的推广网站网址(URL)、该推广链接在百度搜索结果中的截图及当时网站截图”,以及“被诈骗并造成经济损失的基本证据(如:发票、收据、合同)”等。据悉,百度网民权益保障计划的投诉审核、调解及赔付工作主要是由保障中心和百度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一般情况下,在用户与保障中心无法达成一致时,用户可申请百度人民调解委员会介入处理,用户可根据实际赔偿情况,从百付宝中提前保障金。据了解,百度人民调解委员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由司法部批复成立的专业委员会,是调解互联网企业纠纷的公益性组织。此前有报道称,百度此计划去年开始启动,已筹备了大半年时间,百度还为此专门成立了特别工作项目组,并提取了一大笔保证金。百度网民权益保障计划才刚刚推出,截至目前该平台尚未发生可供观察的赔付实例。不过相比于电商平台的“网购赔付”,百度对虚假推广链接的“赔付态度”更值得赞赏。尽管实施难度较大、用户举例(需提供推广链接地址、推广链接截图、凭证等)困难,但对于百度自身而言,净化推广链接及搜索结果似乎已迫在眉睫。所以,百度网民权益保障计划,更像是百度在表达态度、提升自信,而且就目前而言,此服务的象征意义更大于其现实价值。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最佳答案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 2022-03-16 08:25
背景:站长...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 2022-03-16 09:56
这只是百度的一次障眼法

看似 如果消费者通过百度进入虚假广告网站消费后百度会赔偿一定损失,这个金额大概在2000到5000,之间,就是说 你在我的平台上是会遇到虚假广告的,你买了是你的事情,但是我百度虽然不要脸,但是还有丁点良心,赔你5000又如何。(言外:其实赚的又何止是5000?!)

5月10 全国性整治医疗医药虚假广告,全国各省都在出台方案和政策相应号召。

我对法律研究不多 摘录一段:

关于虚假广告罪的认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区分的关键看利用虚假广告欺骗用户和消费者的行为是否情节严重。属于情节严重则构成犯罪,如果情节尚属一般不应以犯罪论处,可以适用民事或者行政处罚措施。
(二)正确区分虚假广告罪与诈骗罪的界限。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存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虚假广告罪与诈骗罪的主要区别在于:
1、侵犯的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广告市场管理制度和不特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后者则是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2、二是客观方面不同。前者是采用利用广告作虚假宣传的特定手段,而后者则是采用隐瞒真象和虚构事实的欺骗方法;
3、三是犯罪主体不同。前者是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而后者则是一般主体。


百度发布名义上为了保障网民利益 实际上是一次明则保身的措施!一次“打马虎眼”的公关。

最后我实在想说一句:无耻且卑鄙。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 2022-03-16 10:47
说白了,就是利用 消费者权益的旗号,增加 百度账号的注册量 与 登陆量,继而 研究 网名的消费习惯,百度不是SB,不做赔本的买卖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 2022-03-16 11:11
只看实际行动吧…不要让我们觉得该技术是昙花一现。

百度应该提高竞价用户准入门槛,一票制否决。

不清楚该计划你们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去实施…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 2022-03-16 11:50
百度一直在用“堵”为指导思想,这是很危险的。
网站首页  |  营业执照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