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食品  快递      www  民事主体  网络营销  代理  东莞市  橡塑 
点击 244回答 1 2023-02-23 13:00

在语言文字的规范问题上,早期的规范观是“匡正”,认为语言使用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凡是与标准不符的就是

已解决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 2023-02-24 13:37
(单选试题)

在语言文字的规范问题上,早期的规范观是“匡正”,认为语言使用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凡是与标准不符的就是错误的,是需要消灭的不正确的语言现象。此后,“匡正观”逐渐发展为“追认观”,既注意语言的变动性,不轻言“不规范”;又注意语言的稳定性,不轻易地把一些尚未定型、尚未被社会公认以及一些显然不健康的东西采纳进来。如今,“动态”规范观越来越趋于普遍认同,这要求我们在“规范”和“规则”、“硬规范”和“软规范”、“显性规范”和“隐性规范”等诸多二元对立因素上有区别地、有针对性地对待语言现象。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

对待语言文字的正确态度

B、

语言文字规范观的发展过程

C、

语言规范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D、

辩证看待语言现象的必要性

问题补充:
【在语言文字的规范问题上,早期的规范观是“匡正”,认为语言使用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凡是与标准不符的就是 】全网正确率为:63%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最佳答案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 2023-02-23 13:42
(单选试题...
网站首页  |  营业执照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