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95回答 1
2022-07-03 20:22
和佛光山有缘的人都可称为:()。![]() ![]() 【◆题库问题◆】:[填空题] 和佛光山有缘的人都可称为:()。
【◆参考答案◆】:佛光人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依止了多个不同教派的上师后,修法和闻思时,应怎样安排为宜?
【◆参考答案◆】:这个很简单,修哪个法,就依止那个法的上师。这个并不矛盾的,各教派都是佛法。修哪个法,这个法是哪个上师传的,就按那个上师传的来修。修另外一个法的时候,就按传那个法的上师传的来修。自己修的那个法是主要的,上师也是主要的。但互不矛盾。宗喀巴大师有各教派的老师,有三十多个老师,这就是榜样。大家在社会上看到,修这个教派、修那个教派,好像有矛盾,其实没有什么矛盾的,应该正确对待,主要看上师传的法是不是正确的。但是修的当中,不可能同时修那么多的法,只能修一种或两种法,多了就修不好。过去我们藏传佛教有一个流传的说法:"印度人修一佛,成就的多;西藏人修多佛,成就的少。"什么也修,什么都学,结果什么都不成就,这就是三心二意嘛!修法,就是要专心致志,无论哪一派的法,如果皈依了,修行就抓住那个来修就对了。不要像吃菜一样,各种菜点了一堆,什么都想吃,这对修法没有什么好处。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五戒
【◆参考答案◆】: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4)【◆题库问题◆】:[问答题] 进入大乘修行之后,为什么不但没有痛苦,反而有快乐?对此你有哪些体会?
【◆参考答案◆】:进入大乘修行之后,以行持六度万行的福德力,将会感召菩萨的身体舒适;已通达诸法无有自性的智慧力,更使菩萨内心安乐。为了一切众生处于生死轮回中,慈悲为怀的菩萨怎么会有疲厌痛苦呢?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5)【◆题库问题◆】:[问答题] 佛陀于多劫中思维观察,发现什么法才是对众生最有利的?为什么?
【◆参考答案◆】:菩提心对众生最有利。因为依靠这一菩提心,无量众生能轻而易举获得无上菩提的果位,或者殊胜安乐。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信仰佛教的人必须要念经拜佛吗?
【◆参考答案◆】:真正的信仰是思想上的信仰,即意识形态信仰,而不是表面形式。因而说:"上智修心,中智修身,下智修口。"所谓"上智修心",就是指思想意识的修养。佛和魔,凡人和佛菩萨的根本界限是"心",即思想意识,不是外形、表面。而且这外形、表面,可以伪装,不能当作信与不信的标志。真正的佛指的是慈悲、智慧等思想境界,不是有形的东西。八万四千法,显密与禅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去染还净",即清除思想上的烦恼污染,显现本净佛心。"中智修身",就是指守持清规戒律,修习身德、言德,戒恶行善。"下智修口",是指念经,诵佛号、咒语。但这并不是说念经没有功德或者不需要念经,而只是说明三种修法的不同层次和适应对象。即使是念经、念咒也有个高层次的念法和低层次的念法。高层次的念经是口念经文,心思经义,以求思想、行为和经义相合;低层次的念经只是念经文,不想经义。高层次的念咒是心观口念,一心不乱;低层次的念咒是心不在焉,只是口念而已。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请以比喻描述闻法的三种过患。分别如何对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