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食品  快递      www  民事主体  网络营销  代理  东莞市  橡塑 
点击 106回答 1 2022-06-30 01:28

为什么说三乘佛法都强调不害众生?请具体分析。

已解决 悬赏分:50 - 解决时间 2022-06-30 10:07
【◆题库问题◆】:[问答题] 为什么说三乘佛法都强调不害众生?请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别解脱经》中可以体现出,小乘的主要原则就是不害众生。大乘佛教在不害众生的基础上,还加上了利益众生。而密宗无上乘,则是大利益众生,从下往上依次递进。所以只要是一个佛教徒,无论遇到任何违缘,都应修持安忍波罗蜜多,不伤害众生。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有人说“学佛不需要学佛经”,“佛经过时了”。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

【◆参考答案◆】:所谓“学佛”就是指“学习佛法”,“学习佛陀为人处世的思想行为”。佛经包括佛陀演讲的教理和大菩萨解说的疏论两个部分。佛教经论是一切学人研究佛陀思想的根据,是佛门弟子学习佛法教义的教科书。不学佛便罢,倘若学佛,必须从拜师求法,学习佛教经论开始,因为修得慧生于思得意,思得慧生于闻得慧,所谓闻得慧,就是学习佛教经论所获得的智慧。若无三学三慧,怎会入道、证道、修成法身真果呢?佛法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智慧的明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任何地区、任何时代、任何文化环境、任何民族都需要聪明智慧,都追求美好的愿望,因此就像阳光和雨露那样,佛教的理想和智慧受到普遍的欢迎。20世纪3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现代物理学领域中的粒子理论及量子力学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佛教哲学的普遍真理。有些神汉巫婆粉墨登场,冒充“佛陀”、“观音”,打着佛门的大旗,大放厥词,说什么“佛经是过时皇历”,只有她(他)们口中吐出的才是“字字甘露”、“句句法宝”,闻声便能解脱成佛。但打开她(他)们的所谓比佛法更高超的“开示录”、“演讲集”之类的东西一看,别说“精通佛理、高于佛理”,就连佛学基本常识的脱盲水平都远未达到,不禁令人对他们的空虚无知产生可怜。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一假一切假

【◆参考答案◆】:在修空假中三观之假观时,应观不只是假才是假,就是空和中也都是假。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4)【◆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是否可以安排一份功课日程表让大家修习佛法?

【◆参考答案◆】:佛教教导人们一要戒恶行善,做有贤德的人,二要开发自心本有的智慧,做彻悟真理的人。佛教的一切修行都不能离开这个总目标。至于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就要看每个人的自身条件,如职业、生活环境、年龄、健康状况、可用时间多少、悟性层次等等,不能一概而论。因此不能用一种模式,一种固定的方式去修,而要采取适合每个人自己的方式去修行才合乎佛教的大方便原则。因此,如果制定一份"功课日程表",就会失去佛说八万四千法的本意。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5)【◆题库问题◆】:[问答题] 为什么要忏悔?

【◆参考答案◆】:忏悔的必要:作为末法时代的众生,特别是在家人在皈依之前,少不了犯身三业(杀、盗、淫),语四业(妄语、恶语、绮语、离间语),意三业(贪、嗔、痴),还有诽谤佛法、摧毁三宝,以及别解脱戒、密乘戒、菩萨戒。甚至出家人也由于无始以来的烦恼习气所致,故意或无意中犯了戒律,自己想得起和起不起的罪业相当多。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有人说,《菩提道次第广论》是密法论典,禅宗和净土宗的人没必要学,这话对吗?

【◆参考答案◆】:信徒有民族、种族、语言文字的不同,三藏的教义并没有什么印度、西藏、内地的差别。太虚大师在《宗喀巴大师偈赞》中写道:"此土禅净,今亦沦荒,扶戒研理,救之不遑,唯师与我,志趣相当,千年万里,不隔毫芒。"只有太虚大师这样精通佛理的人,才能清楚认识宗喀巴大师其人及其著作的价值。很多的偏见,都是由于无知所致。我们追求的是遍知,是一切种智。只知道一个宗派的一个教典是不行的,我们应全面掌握三藏经论各教派的教义,即使不修,起码作为一种知识来了解,也可免去谤法之罪。在佛教里,谤法是最严重的罪孽。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7)【◆题库问题◆】:[问答题] 为了利益沉溺于轮回中的众生,我们应当如何发愿?在现实生活中,你怎么样做到“舍弃爱自如毒食”?

【◆参考答案◆】:我们应当发愿,利益一切众生,愿他们暂时获得人天福报,究竟获得圆满正等觉如来的果位。法王如意宝说自私自利心如毒药一样,平时应此经常思维。这个比喻讲得很好,无论在什么场合中,自私自利强的人迟早都会失败。我们许多争论、痛苦、吵架,全部是在自利心上产生的,如果没有自私自利,那就成菩萨了,为此我发愿精勤地往这个方向努力。其实别人说什么不要紧,只要自己有一口气、有一点能力,就要去做利他的事情。别人知道也可以,不知道也可以。因果是不会虚耗的,没必要为了名声而利益众生。不要像有些世间模范,拼命地在人前做一些行为,这不是很重要,默默无闻地为众生发一点善心、做一些事情,才是我们发心的目的!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8)【◆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七贤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最佳答案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 2022-06-30 01:44
【◆题库问...
网站首页  |  营业执照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