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166回答 1
2022-06-29 01:31
为什么说贪执将会导致无量痛苦?请从出世间、世间的角度一一分析。![]() ![]() 【◆题库问题◆】:[问答题] 为什么说贪执将会导致无量痛苦?请从出世间、世间的角度一一分析。
【◆参考答案◆】:从出世间法而言,哪怕你只贪一点食物,来世的果报也非常可怕。在活着的时候,对人也好、财物也好,最好不要有贪执。否则,临死时若把握不了自己的心态,很有可能会堕落。从世间的角度来说,很多人贪这个、贪那个,世间上可贪的对境非常多,得不到时就很羡慕他人,总觉得别人比自己完美,总想要成为别人。但回归原地的时候,其实一切都是自心的幻化,若能把握自己的心,一切贪执都会消于法界。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皈依三宝后需要遵守什么戒律?
【◆参考答案◆】:要守持禁戒和行持戒两种:禁戒:皈依佛者不能皈信世间神灵,皈依法者不能危害众生,皈依僧者不能与邪门外道为伍,不能在思想言行方面亵渎三宝,对佛陀、经典、僧人必须以敬重三宝之礼仪对待,不能犯不敬之罪。行持戒共有六条:一是须常思维三宝之功德而一心树立皈依之信念;二是思念三宝之恩而奉行供养;三是宣传三宝功德,教育众生皈信三宝;四是念其皈依利益,常修皈依之法;五是无限信赖三宝,以三宝之法作为为人处世的标准;六是将三宝珍视如生命般不放弃、不怠慢。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3)【◆题库问题◆】:[问答题] 按《宝性论》的观点,出生佛子需要哪四种因?请结合转轮王子的比喻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出生佛子的四种因是:信心、证悟般若空性、禅乐、大悲心。犹如转轮王子的产生及生长,需要父亲的种子、产生他的母亲、胎藏、养育他的乳母一样。对大乘佛法的信心:这相当于种子,没有信心,就好比种子已经被烧毁了,不可能产生任何功德的苗芽;产生佛陀和佛法的母亲——证悟般若空性:就像转轮王子依靠母亲而产生一样,菩萨也必须依靠证悟空性而产生;禅乐指在等持中安住心不散乱的大乐:相当于产生转轮王子的胎处;对众生的大悲心:获得了菩萨的果位以后,仍要不间断地利益众生,如同转轮王子虽已降生,仍需要乳母喂养一样,有了这四种因,才可以产生大乘佛子。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4)【◆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有人说:“佛教弟子以与人不争为美德。”所以不应该争辩,这话对吗?
【◆参考答案◆】:这要看对什么不争。要是对离经叛道、扰法坏法的邪说谬论不争,就是对众生缺乏慈悲心和抑恶扬善责任感的糊涂表现,也是违反佛律的行为。佛在《宝箧经》中说:"对破坏教义的言行应予以破斥,对其不进行破斥者非我弟子,对其进行破斥者是我弟子,是我声闻。"著名的大格西喜饶嘉措大师在《龙树庄严驳论》中说:"对释门中人来说,没有比分辨是非对错更重要的使命。"当今国内外信仰佛教,特别是信仰藏传佛教的人越来越多,但真正的藏传佛教教义的宣传介绍和经典翻译工作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伪法邪法冒了出来,使很多缺乏分辨能力的人蒙受欺骗,藏传佛教的形象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害,甚至有些人指责藏传佛教是"邪教"。有些对藏传佛教知之甚少的人,也只凭道听途说,便著书撰文,大谈"藏密",起了很坏的误导作用。为了维护藏传佛教的纯真教义,为了帮助广大信众找到正确的途径,我们遵循佛教"坚持真理"、"依法不依人"的学术原则,应该辨析是非对错。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5)【◆题库问题◆】:[问答题] 有些人认为:“佛法自学也可以,没必要去依止善知识。”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你是如何依止善知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