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问题◆】:[问答题] 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三厅”指的什么?在文艺工作上的最初成绩是什么?
【◆参考答案◆】:郭沫若主持的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是我党控制之下的唯一合法的国民党官方机构,最主要成绩是组织演剧队分赴前线和各地宣传演出。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孙犁和周立波都对自己笔下的人物充满深情厚意,但二人的表达方式又有很大的不同。以《铁木前传》和《山乡巨变》为例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铁木前传》、《山乡巨变》是孙犁、周立波创作的经典作品。《铁木前传》历来被看作是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优秀文学作品,但是,在作品中,农业合作化运动其实只是一个时代背景。孙犁在创作中关注的其实是人性,努力想挖掘的也只是不同时期人们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了作家对北方农村人情美、人性美的向往和赞美。从《铁木前传》的艺术构思来看,作家原本是希望通过木匠黎老东和铁匠傅老刚两个老人在土改前后的交好与交恶,来反映人们在生活有了变化之后人际关系出现的变化。可是,从第六章开始,一个叫小满儿的姑娘出现后,便悄悄地取代了铁匠和木匠,甚至取代他们的后代六儿和九儿,成为了故事的主角。孙犁小说曾以描绘冀中农民在民族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美的极致"和白洋淀青年妇女的优美形象而著称,那些活色生香的女性形象,往往成为小说的亮点,总能给读者和文学史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作品对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意识的变化的表现是当时同类作品中最为杰出的。周立波既是最具传统文人意味的,也是受西方文学影响最深的,其英文程度也是最高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等反映农村题材的作品,则充分显示出了他的艺术才能和个性特点,成为当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批文学经典。《山乡巨变》表现的是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一首充溢着泥土芬芳的田园抒情诗。基本构思和人物关系,保持了与时代精神的一致性,与当时其他农村题材小说一样,也涉及了农村的阶级斗争,甚至还写到了党内右倾路线的错误。但作家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既没有渲染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也没有拔高先进农民的形象和丑化落后农民的形象,而是以真切的感情去赞美父老乡亲身上的美好品质。作品中的农民形象个个栩栩如生,鲜明生动,却又形态各异,既有先进的农村干部,如稳重亲切的乡长李月辉、大公无私的社长刘雨生,也有变化中的"中间人物"或"落后人物",如充满喜剧色彩的"亭面糊"、恋土守旧的陈先晋、坚持单干的"菊咬筋"等,然而,无论是先进人物或落后人物,作家对他们的态度都充满善意,没有厚薄之分。从这个角度来看,周立波与孙犁等其他农村题材小说家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虽然他们都对自己笔下的人物充满深情厚意,但孙犁的爱像一盏聚光灯,主要集中在某一位年轻活泼的女孩子身上,奉献给读者的是一幅璀璨夺目的少女大特写;而周立波的爱就像漫天的春雨,无声无息在洒向家乡的每位父老乡亲,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其乐融融的全家福合影。因此,与其说《山乡巨变》是一部表现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小说,不如说是一曲还乡文人优美的心灵乐章。他是有意在学习中国古典艺术的优秀传统,是在有意地营造一种疏散的结构。《山乡巨变》对江南山乡农村的自然景色和民风民俗的诗意化描写,是现在的文学史家和评论家最为赞赏的文学成就。在作品中,无论是对山光水色的描写,还是对风俗习惯的表现,作家的赞美和欣赏之情都不可遏制地跃然纸上。他十分擅长在故事叙述过程中融入自然环境的描绘,力求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抒情气氛。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和以周立波为代表的"茶子花派",在是否具有真正的流派特征的问题上,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是,他们在"十七年"时期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和表现出来的浓郁的地方色彩,则是有目共睹的。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3)【◆题库问题◆】:[单选] 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成立的时间是()。
A.1929年
B.1930年
C.1931年
D.1932年
【◆参考答案◆】:B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4)【◆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三个叛逆女性》在主题构思上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郭沫若早期历史剧在主题构思上主要表现在构思立意的现实性与主观性上。首先,"现实性"表现在郭沫若的历史剧虽然取材于历史的故事,写的是历史人物,但其构思立意的基点却是当时的社会现实,这又体现在两个方面:①以先进的时代意识为指导,确立作品的主题。他的《卓文君》与《王昭君》主题的确立,就直接来自五四时代个性解放,男女平等、天赋人权等反封建的时代意识。②以现实的重大事件为契机,用历史故事隐喻现实,"借古鉴今"。郭沫若《聂嫈》一剧的创作,最突出地表现了这种特点。《聂嫈》写于1925年6月,这一出戏剧的构思,来源于当时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郭沫若自己说过,"没有五卅惨剧,我的《聂嫈》的悲剧不会产生,但这是怎样的一个血淋淋的纪念品哟!"另外,构思立意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郭沫若根据现实的要求和戏剧艺术的特点对历史事件,人物故事进行有意识地改动和取舍。比如郭沫若的第一部历史剧《卓文君》,它取材于汉代做了寡妇的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的故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有记载。郭沫若对故事作了两方面的改动:①一反传统文人认为卓文君私奔是伤风败俗的陈见,赞扬了卓文君私奔的勇敢行为,而且赋予她以鲜明的现代色彩。②根据戏剧艺术以冲突为主的特点,对卓文君与她父亲的关系进行了改动。在《史记》中,卓文君与父亲的矛盾冲突被调解,郭沫若则舍弃了这一些情节,着力地描写了卓文君与其父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这不仅更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题,也使戏剧情节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容。从这些方面看,郭沫若历史剧构思立意的主观性,对于其历史剧的价值有着显然的正向作用,值得肯定。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升官图》的主要艺术成就在哪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