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270回答 1
2022-06-27 17:59
结合《死水》等篇,论析闻一多对新诗格律化的追求。![]() ![]() 【◆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结合《死水》等篇,论析闻一多对新诗格律化的追求。
【◆参考答案◆】:《死水》的最大成就是新诗音韵形式的创制。闻一多以这一诗集作品的实践,展示白话语言声情的魅力。在这部诗集中,他借鉴西方格律诗的体格,对照中国古典诗词的平仄、用韵,发掘现代语言本身的音乐性,创制出各种情调的新格律诗。其主要特性,就是以多变的节奏(音尺)和用韵,表达多样的生命体验。集中《收回》和《"你指着太阳起誓"》是两首十四行,前者是一首完全合格的莎士比亚体,三个交韵和四行连句诗缀一个结束双韵句,配置着二三交错的音步,尤其是起伏(平从相异)的句中韵,编织成一篇极美的音乐小品,后者算是一篇彼特拉克体与莎士比亚体的杂交体——或干脆说是中国化的创格,前八行连句分别为abba的抱韵和cdcd的交韵,后六行连句则是effegg,在韵脚的平厌上精心安排,使其起伏错落。从旧体诗词里熏陶出来的中国人吟唱起来极有情致。《心跳》、《一个观念》、《发现》。《祈祷》等数首,集攒着双句一韵的长句,交错着二步和三步的节奏,起伏着平平仄仄的旋律,往往造出铿镪有力的进行曲气魄。以《死水》为代表的另一类诗,在用韵上基本遵循古诗隔句相押,平仄相间的样式,或沉郁顿挫(《死水》),或沉情哀婉(《也许》,《泪雨》),或从容谐滤(《狼狈》,《闻一多先生的书桌》)、《你莫怨我》、《忘掉她》等以一个韵脚贯穿全诗,每节内以不同的变化显示诗人情绪上的波动,又是以前诗里未曾有过的别调。《死水》全面实践了闻一多对新格律诗的追求,显示了他创作的风格,诗节匀称,诗句均齐,韵律工整而富于节奏感;时常将绘画美的色彩和诗的感情色彩融为一体,于精密的构思里显示出诗的神韵,在鲜明的对比中形成凝重的感情力度。概括起来,即闻一多新格律诗主张"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2)【◆题库问题◆】:[填空题] 白朴也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他的杂剧代表作是《墙头马上》和《()》,后者是描写唐明皇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的。
【◆参考答案◆】:梧桐雨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兴起的原因。
【◆参考答案◆】: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但是,在革命遭受挫折的反革命势力中心的上海,却兴起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这是有历史原因的。首先,在政治上,国民党背叛革命,从而开始了长达10年的由中国共产党单独领导革命的格局,在文学战线上提出和建设与革命步调统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有其必要性的。同时,工农大众和小资产阶级的国民党黑暗统治下,也迫切需要从革命文学中得到对前途的了解和信心。其次,从文学本身来看,中国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在这时兴起,决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1928年前后。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正蓬勃发展。1928年和1930年,世界革命作家联盟成立,这给了中国革命作家很大的推动和鼓舞。第三,大革命失败后,由于上海的大都市条件的租界环境,许多革命作家在上海会合。他们愤慨于国民党的反革命屠杀,不满当时文学不适应现实斗争状况,于是,从混合型的革命文学,进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这些历史条件综合作用,就使得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兴起了。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4)【◆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析关于民族形式问题讨论的内容及意义。
|